心理学中骗术有哪些

时间:2024-07-21 14:32:19
心理学中骗术有哪些

心理学中骗术有自证心理控制,晕轮效应,拆屋效应等。

  心理学中骗术有哪些1

自证心理控制

很多被冒充公检法诈骗的人,在醒悟之后往往都会捶胸顿足:我为什么当时没有发现对方是假警察?我为什么会陷入一个假警察的套路中?

其实,冒充公检法诈骗之所以经久不衰,是因为诈骗剧本中应用了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学原理——自证控制

所谓自证控制,其实非常简单,一共只有四步:第一步,站上审判者的高点;第二步,强行给你贴一个你不能接受的标签;第三步,对你的反驳证据视而不见、予以否认或继续找茬,完全不用管是否符合逻辑,直到激怒你、拖垮你;第四步,继续引诱你自证清白,这时你已经上钩了,对方已实现了对你的控制。

那么,我们想一想,每一宗冒充公检法诈骗,虽然套路会有差别,但是是不是都用了这个心理学控制术呢?确实如此。

第一步,站在审判者的角度。骗子开门见山就说自己是警察,自然就站在了审判者的角度,因为只有警察才有权力调查犯罪。

第二步,强行贴上一个不能接受的标签。骗子介绍完身份后,必定会说你涉嫌某个犯罪,这当然是普通人不可能接受的。

第三步,对你的反驳视而不见或者继续找茬。当受害者不承认犯罪时,会暗示你是否因为丢过身份证导致身份被冒用,会给你发来通缉令,就是要继续找茬。

第四步,引诱你自证清白,实现控制。当你想要自证清白的时候,马上告诉你办法,比如转钱到安全账户、下载木马软件等。

因此,掌握了自证心理控制术,不管对方套路如何,不管他们是是冒充警察,还是冒充税务、邮局或是检察院、法院的工作人员,只要有人想往你头上扣屎盆子、想站在道德或者法律的`制高点审判你,千万记住,不要去辩解、不要去争论,一旦这样做了就会陷入他们的陷阱。最简单的办法就是——挂掉电话,不再接触。

  

晕轮效应

很多陷入冒充美国大兵等情色诈骗的人,清醒之后都会自责:我连对方的面都没见过,为什么我会认定他就是那个在伊拉克战场出生入死的美国将军,还会给我带来一笔财产?

其实,冒充美国大兵等骗术之所以风靡全球,是因为设计这个骗术剧本的人,用了心理学上的“晕轮效应”。

晕轮,就是太阳和月亮周围的光晕,我们说的日晕、月晕就是这个。而晕轮效应,就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,对方的某个特别突出的特点、品质就会掩盖人们对对方的其他品质和特点的正确了解。

说白了,就是以偏概全,和老俗话说的“情人眼里出西施”是一个意思。也就是说,对方身上一个特别突出的优点让我们意乱情迷,忽略了对其他特征的正确认知,反而通过这个突出优点脑补出一个完美的形象。

仔细想想冒充美国大兵诈骗不正是如此吗?

对方加你为好友后,先发来几张战场的图片、开战斗机的图片、英勇杀敌的图片,让你觉得那些活在电影电视中的美国的大兵真的就在和你聊天,他们身上的英雄气质征服了你那颗少女心,在没有去了解他其他方面的情况时,就已经把所有对美国大兵的完美想象都强加在这个骗子身上,暗自以身相许了。

其实,晕轮效应,不但存在于冒充公检法诈骗,那些冒充大款、冒充富婆甚至冒充处女招嫖类的诈骗都利用了这个晕轮效应。所以,再遇到陌生人示爱的时候,千万别被一道“光晕”遮盖了双眼。记得多冷静下来思考一下,自己这么普通的人,为什么被远在天涯的美国大兵相中。

拆屋效应

有些深陷杀猪盘被骗几十万上百万的人会在终结诈骗后台留言:我也看过你们关于杀猪盘的诈骗,当初对方让我投资彩票、股票的时候,我也很敏感,但最后我为什么又陷进去了?

其实,不是你太笨,而是骗子的剧本太经典,杀猪盘剧本里应用了很多心理学的原理,而其中最关键的一个就是“拆屋效应”。

  心理学中骗术有哪些2

1、利用记忆曲线、重复虚假信息

现在人们都有一定的提防心理,骗子不会让人立刻掏钱参与所谓的项目,而是默默地做心理铺垫——培养人们对某个产品或项目的好感和记忆反应,让人在想到赚钱时,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这些信息。

记忆曲线,又称遗忘曲线或艾宾浩斯曲线。人们在认知和学习的过程中,随时伴随着遗忘,学习最初一段时间的遗忘速度很快,之后会逐渐缓慢,大约在七天以后遗忘掉大部分信息。但如果这期间不断重复这些信息,则一周后能记住大约86%的信息,并转化为长时记忆,深刻地印在脑子里。

骗子利用这种记忆规律,不断通过重复信息来洗脑,强化记忆,让受害者在有需要的时候,能够第一时间想起他们。所以,如果有人非常积极地不断向你重复某些固定信息,你可能需要当心他的用意。

  

2、利用补偿心理、给予小恩小惠拉近关系

骗子都是操控人心的高手,知道仅输出信息,老百姓不会买账,于是通过主动施加小恩小惠来取悦别人。 个体在适应社会生活时,总希望达到一种平衡。大多数人有互惠的'心态,感激之余总想回报别人的善意。当骗子介绍情况的时候,很多人出于补偿心理和要面子的心态,即使有些疑虑,多少也会尝试一下。 比如,受害人开始刷单时,连续几单及时获得了返利,对“导师”产生了信任,后面会毫不犹豫地接下大额刷单任务,从而误入诈骗陷阱。 骗子的江湖套路很深,往往通过拉近关系,套出对他们有利的信息,从而方便开展骗局。

3、利用个体焦虑、深挖目标人群的痛点

每个人都有不足和弱点,甚至这些痛点还有共同性,骗子利用人们的恐惧心理,故意制造恐慌,让其丧失理智。 比如,声称是某某公安局的办案民警,准确说出受害人的身份信息,出示伪造的警官证、通缉令等资料,让其相信自己真的涉嫌违法犯罪了,于是任其摆布,将所有资金转入所谓“安全账户”,以此洗脱自身嫌疑。这就是冒充“公检法”骗局。 如果这时候心情焦虑,被情绪左右,你就很容易上当。所以,学会稳定自己的情绪,用理性思考问题,能更好地避免被骗子牵着鼻子走。

4、利用从众心理、制造争抢的假象

为了适应社会生活,人们会不自觉地想要保持和群体的一致性,在群体的压力或影响下放弃自己的观点或想法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从众心理”。这样的心理特别容易受到骗术影响。一些骗子会让内部人员来当“托儿”,制造出热闹繁荣的假象。他们经常说的是:“你看别人都在做!”“这么多人都选这个,错不了!”“我们肯定是拉着你一起发财,几百个人都报名了,你看你的熟人都在做,你做不做?”他们甚至用时间紧迫来催促,让人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询问他人和做慎重考虑。如果你习惯于凡事听别人的意见,不善于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来思考问题,就很容易中招。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人被骗了才发觉“整个群里除了自己,其他全是骗子”的现象。

5、封闭信息渠道、制造思想控制

这类方式主要见于一些控制人身的洗脑。他们切断了受害者与外界的联系,不让受害者随便上网、看电视、读报纸或打电话通信。 人们被骗子严密地监视,一举一动都要向他们报告。同时,通过频繁地、长期地开展信息轰炸,给与人以各种消极暗示,使人逐渐麻痹,思想缺乏独立和批判的能力。 民警上门劝阻受害人转账的时候,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:他们常常把自己锁在房里,或者到酒店开房,长时间接听骗子的电话。 在信息封闭的环境下,人们容易产生高强度的心理压力和绝望的情绪,会被动认同控制方的一切思想和观点。更不幸的是,一些人会发展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,反过来为骗子开脱、依赖和协助骗子进行人身监控,被骗者会完全按照骗子的意志来行事。

  心理学中骗术有哪些3

1、骗子的特征

骗子脸上并没有写着字,表面看来与常人无异,不过如果我们能准确地识别骗子,就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,避免让我们的信任被他人利用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了。

先来看看骗子有没有什么特征。在《欺骗是一门精密的科学》中,埃德加·爱伦·坡指出了骗子的特点:“谨小慎微,自私自利,不屈不挠,足智多谋,胆大包天、冷漠无情、别出心裁、傲慢无视还有皮笑肉不笑。”

有些骗子有“黑暗三角”人格特征,精神变态,自恋,马基雅维利主义,在心理学语境中,马基雅维利主义指的是一系列特定的属性,具备这种属性的人会为达成其目的而操控他人。采用侵犯、操控、剥削他人等不正当手段以达到个人或组织目的。

一项针对2011到2013年间全球78个国家近600起公司欺诈案的研究发现,部分犯罪者——不是全部——的性格特点符合黑暗人格的描述。

2017年的杭州保姆纵火案里的林生斌,妻儿死后欺骗大众,消费亡妻,在网上卖惨,为了要钱,把妻儿停尸一个月;打着纪念妻儿的旗号,在小区聚集业主,大张旗鼓地绑架民意。像这种利用网民同情心,对他们进行操控的.行为,就属于黑暗三角人格。

大卫·毛雷尔说:骗子会探查到人性中弱点。因此,除非人性能够发生显著的改变,否则骗局的猎物就会源源不断地出现。”

  

2、什么样的骗子令人防不胜防?

骗子有各种各样的,但不外乎两种人,一种是陌生人,一种是熟人,相比较上陌生人的当来说,受熟人欺骗更令人崩溃。

相信很多人都买过保险,很多人买保险也是受朋友推荐的。然而面对种类繁多的保险,它们又有着怎样的收益,相信大多数人都是听卖保险的朋友口头陈述,因为相信朋友的为人,潜意识中就认为他所说的都是真实的,以致于签合同时,面对密密麻麻的条款,也懒得细看就签了。可等到惹事了,以为符合条件拿保险时,问朋友,却被告知自己不符合。

《心理学中骗术有哪些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